星期四, 十月 12, 2006

全球电脑一起算

以前看过的文章,找来备份下。
---------------------------- 
原载:《科学美国人》中文版 2005年第7期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加工整理 2005年8月15日
全球电脑一起算 HOME"项目把闲置计算机联合在一起,加盟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时空连续性的狂热者们现在可以在他们的台式计算机上揭示引力波之谜了,这要归功于二月份实施的 Einstein@home 计划。该计划是互联网上最新的 60 个"@home"项目之一。在这些项目中,个人电脑用户可以贡献出空闲的处理器能力,帮助解决科学问题。用户不用一项一项来完成任务: @home 软件是多任务的,有充足的微芯片可以处理更多分布式计算项目。

  典型现代 PC(即大致 2000 年后生产的大多数家用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是每秒至少十亿次浮点运算操作,除了运行诸如图形渲染等计算量大的任务以外,几乎从未使用过它们的全部能力。分布式计算就是利用这一空闲能力,将大型任务划分为较小的任务,并通过互联网分发给通常空闲的计算机处理。结果是:目前最强大的非并行处理的超级计算机"BM'sBlue-Gene/L"的处理能力大约是 70 万亿次;同时,如果 SETI@home 项目运行在大致 50 万台 PC 机上的话,处理能力将超过 100 万亿次,SETI@home 的项目主管 DavidP.Anderson 这样说。

  自从 1996 年实施第一个开放的分布式计算项目:寻找梅森素数(Great Internet Mersenne Prime Search- GIMPS),以寻找大的素数以来,虚拟超级计算项目已经覆盖了从严肃项目(在 FightAIDS@home 中测试潜在药物)到娱乐项目(猴子莎士比亚诗人理论的模拟,该理论是指:如果你有足够多的猴子随意在打字机上胡乱敲,最后将敲出莎士比亚的作品)。Anderson 预计在未来几年里,将出现数百个 @home 项目,并且参加的 CPU 数量将从目前的大约 130 万增加到 3000 万。

  这一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是搭建可以运行多个项目的分布式计算平台。这其中最大的平台是伯克利开放式网络计算平台(BOINC),它是 SETI@home 项目和 Einstein@home 项目的主机平台,也是从前独立的 Climateprediction.net 的主机平台,它是 8 月份加入的。下个月,BOINC 的合作者将包括 FightAIDS@home 项目、PlanetQuest 项目和 Orbit@home 项目。其他分布式软件主机平台包括 Grid.org 和 Find-a-Drug.Org 。Grid.org 运行了两个项目,来寻找抗癌化合物和预测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三维结构。Find-a-Drug.org 目前运行着 9 个项目,来寻找抗各种疾病的药物,诸如痢疾和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disease,CJD),其中克雅氏病是一种和人类相关的疯牛病。

  这些 @home 项目平台也节省了科学家的时间。例如,BOINC 提供了基础源代码,使研究人员不必编写他们自己的代码。由于这些平台必须能够运行在多达数百万台计算机的不同操作系统上,并能处理错误结果,免受恶意攻击,需要花费数十年的软件开发时间。"我们希望使科学家们能够不费力地获取数百万台个人计算机的处理能力",Anderson 说到,他也是 BOINC 的主管。

  Anderson 估计,对一台典型计算机而言,其上运行的 @home 项目的数量上限大约是 12 个。在这种情况下,该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将被分配得过细,以至于对项目没有用了。他补充说,将来可能需要一种使计算机可以在不同项目之间自动轮作的服务。同时,不同主机平台如果在同一台计算机上同时运行,可能会相互妨碍。但是,运营 Grid.org 的 United Devices 公司(位于美国德州奥斯汀)总裁 Ed Hubbard 指出,对于全球大约 20 亿台个人计算机而言,每台都还有充足的处理能力可以利用。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