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八月 24, 2006

冥王星

“当不当行星,我一样在我的轨道运行”------冥王星
2006年8月24日,负责统合恒星、行星、小行星等天体以及各种天文想象的命名的天文组织国际天文联会,由2500名天文学家投票通过新行星定义,将冥王星降为矮行星(dwarf planet),太阳系九大行星成为历史,今后只有8颗大行星。
冥王星,1930年3月由美国人克莱德·汤博发现,以罗马神话中的冥王普鲁托(Pluto)命名,当时由于对其质量测算错误,以为其质量是地球的6倍,于是定为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1988年6月9日,冥王星刚好运行到一颗恒星的前面,根据恒星被遮掩的时间,天文学家们测定冥王星直径约2344千米,比月球还要小,其质量也只有月球的五分之一。在1998年国际天文联会的会议上就有人提出将冥王星剔除大行星行列,但是这个提议被大会否决。2006年,国际天文联会通过新行星定义并将冥王星降为矮行星。
这个结果一出来,就引起天文迷激烈争论,媒体和民众也很关注。拥有70年的一个概念的变更涉及到的东西很多,学生的课本要修改,科普机构的材料要更新,相关文化和习惯用语都要改变。
技术进步促成了这样的变更,同样的宇宙,现在的人类可以看的更清楚,看的更远,看到的更多,所以也遇到一些新问题。就行星的定义来说,以前就没有一个清晰统一的定义,现在这个新定义终于有了。行星是指符合下列特性的天体:
在围绕着太阳的轨道上运行,及
有足够质量以产生引力以达至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似球形),及
已使其轨道附近清空。
有了这样的定义,就不会再为某一个星星是不是行星而进行无谓的争论,就可以方便的探索太阳系以外星系的行星。
其实,多么热烈的争论多么精确的定义,对那颗星星来说都不重要,他依然在自己的轨道上不会加速也不会减速,不会更冷也不会更热。而这件事对人是有意义的,可以看到人类的进步,对知识的积累,对错误的纠正,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不懈的探索。从这个角度说,冥王星拥有的历史比拥有的身份更有意义,虽然他不再是大行星,但是这段历史将作为传奇常驻在人类的记忆。
-----------
相关知识:
1、(引自WIKI百科)国际天文联会,中国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IAU)成立于1919年,是由当时包括国际天文星图计划(Carte du Ciel)、太阳天文联合会(Solar Union)及国际时间局(Bureau International de l'Heure)等几个组织合并而成。陆续加入世界各国的国家级天文组织构成今日的规模。本会是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的国际科学联合成员之一。为国际上承认的权威机构,负责统合恒星、行星、小行星等天体以及各种天文现象的命名。
2、2006年,IAU决议:http://www.iau2006.org/mirror/www.iau.org/iau0603/index.html

没有评论: